加工補貼落地
隨著節(jié)后加工、貿易端的全面啟動,國內大豆市場現(xiàn)貨購銷日漸活躍,市場關注焦點更迭。一方面,由南美阿根廷大豆主產區(qū)持續(xù)干旱導致的缺墑影響被市場稀釋;另一方面,國內大豆年度供應大增,而終端需求復蘇緩慢。為提振加工企業(yè)的收購熱情,緩解農戶的售糧壓力,政策端利好頻頻落地,為大連豆一行情注入“強心劑”。
國內大豆存供應缺口
依據最新官方統(tǒng)計數據,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為11055萬噸。其中,國產豆產量由上年度的1294萬噸,增至1455萬噸;進口豆新增供應量由上年度的9349.5萬噸,增至9600萬噸。從消費端看,占主導的榨油消費量為9560萬噸,年比增長4.3%。其中,進口豆用量占到98.12%。除此之外,食用及工業(yè)消費量僅為1445萬噸,較上年增加3.11%。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年度,國產豆產量已經悉數覆蓋了國內大豆的食用及工業(yè)消費用量,并略有結余。與此同時,疊加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出口量激增,國內市場由上年度的供應過剩,轉向本年度出現(xiàn)供應缺口(缺口預估值為24萬噸)。反映在政策層面,新季大豆上市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嚴查沿海進口豆流向,抑制進口豆流向食品加工領域的數量,支持國產豆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利多國產豆價格。
政策利好兌現(xiàn)
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產量大幅提高,同時各地大豆收購加速。截至3月上旬,黑龍江等七大主產區(qū)累計收購大豆344萬噸,相比去年同期增加高達164萬噸。然而,從銷售進程來看,局部地區(qū)售糧進度較慢,導致大豆庫存居高不下。如果再考慮到春播之前的傳統(tǒng)售糧高峰臨近,國產豆價格壓力隱現(xiàn)。在此背景下,中儲糧各個分庫、直屬庫啟動收購,輪換收購大豆價格連續(xù)上調。最新消息顯示,糧庫輪換收購大豆價格已由之前的1.75—1.80元/斤,統(tǒng)一調整為1.80元/斤,為國產豆期現(xiàn)貨價格構筑潛在底部支撐。
更為立竿見影的效果來自于產區(qū)補貼政策如期落地。2月底,吉林地區(qū)率先表示將對大豆食品加工企業(yè)進行收購補貼。3月16日,吉林補貼政策落地。消息顯示,吉林省針對年處理能力5000噸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yè),在食品加工及副食釀造領域給予補貼,要求大豆于3月15日至4月30日收購入庫,并在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確定補貼金額為300元/噸。另有傳言稱,黑龍江省大豆補貼也將確定在300元/噸。這無疑大大提振了食品加工企業(yè)的收購熱情,并減緩了當地農戶的賣豆壓力。消息一經發(fā)布,內盤豆一主力合約一改連日弱勢振蕩行情,當天放量增倉,強勢拉漲2.18%,報收3705點。
終端銷售復蘇尚待觀望
在國家政策支持、進口流通受控以及外盤豆類持續(xù)強勁的溢出影響下,近期國產豆市場交投向好。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眼下,國內大豆市場需求端仍然比較疲軟。南方銷區(qū)仍有庫存壓力,各主要批發(fā)市場成交不理想,中間商滯銷嚴重。雖然部分終端市場顯露補貨跡象,但范圍有限。
綜上分析,筆者傾向于對豆一而言,以波段性做多為主,等待趨勢確立;風險規(guī)避型投資者趨勢性多單亦可設置止盈,及時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