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品牌
背靠淘寶天貓的聚劃算,雖然流量只有淘寶的十分之一,但流量的轉化率卻不低,目前聚劃算的單坑產出是4000人/個。
總結一下,聚劃算此次品牌升級的目標是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單坑價值、市場健康度,而升級的根本動力來源消費者需求升級。聚劃算要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有兩種方式,無限增加坑位的數量或在有限的坑位上增加單坑位的產出,從每件產品只賣給4000人增加到賣給8000人,聚劃算平臺選擇了后者,這就意味著要提升準入門檻,讓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的品牌商進駐,這是聚劃算定位轉變的內在邏輯。
作出品牌定位轉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聚劃算長期以來入駐的品牌較低端,很多的品牌線下知名度不高,導致平臺的單坑產出一直很難提升。王立成透露的一個消息是淘寶天貓上有88%的服裝品牌還不是真正的線下知名品牌,很多的品牌款式是過期的,很多品牌并沒有把他們同季同款的產品拿到聚劃算,而只是將自己的尾貨或者過期的款式拿了上來,商家只是把聚劃算當成簡單的售賣平臺。隨著消費者消費意識的增強,對于平臺的發(fā)展來說,這是極其不利的,最終會導致用戶的流失。
關鍵詞二:限時特惠
限時特惠傳遞出來的信號是聚劃算希望參加活動的商品都是高品質低價的、而不是尾貨爛貨或者款式是過期的,套用王立成的話是“屌絲也是有夢想的,屌絲也想要買好貨”。為了保證平臺的價格公平性,維持消費者對平臺的消費期望,聚劃算要求商家作出30天行業(yè)最低價的承諾。未來如果違反要么是3個月內不允許參加聚劃算,要么是按照行業(yè)競品渠道再低30%的價格賣一次,數量是上次聚劃算銷售數量的兩倍準備。
關鍵詞三:體驗式
體驗式有兩層含義。
一是商家體驗的提升,聚劃算會在商家后臺開放產品相關數據,會向商家開放上了聚劃算后有多少人瀏覽、收藏、新客等相關數據,降低商家在聚劃算做生意的難度。
二是消費者體驗的提升,在消費體驗上,聚劃算會推出三大服務兜底承諾。七天無理由退換貨,30天行業(yè)底價,100%全場包郵。這代表著聚劃算的品牌態(tài)度和對消費者的承諾,聚劃算提升消費體驗的目的是希望消費者能購買更多的產品,提升單坑產值。未來聚劃算會將收藏、點擊、銷量、用戶評價、dsr評分等所有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數據都列出來,用數據的方式找到行業(yè)中最合適的產品推送給消費者,也就是說會在選品的過程會考慮消費者體驗的升級。
關鍵詞四:營銷
阿里集團對聚劃算的定位是幫助淘寶和天貓賣家做營銷、拉新客、提高日銷銷售額。聚劃算的價值不是幫賣家一天賣了多少商品,而是幫賣家提升了多少日銷。未來賣家想要靠聚劃算清庫存并不那么容易了。聚劃算對于賣家的考核將會從簡單的單坑產出轉向多維考核,比如增加復購率的考核,即參加聚劃算后你的產品復購率有沒上升,你的品牌價值有沒體現出來。聚劃算在下半年數據化營銷方面會建立2個模型,一個是B2C模型,即你有什么好貨,我們幫你賣出去,一個是C2B模式,消費者要什么好貨,向商家招標。定位調整傳遞出的信號是未來中小賣家要想入駐的難度將加大,而品牌特別是線下品牌的入駐門檻會降低。
聚劃算升級劍指唯品會?
此次升級后,聚劃算是否針對唯品會我們不得而知,但兩者在定位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做品牌的限時特惠。不僅如此,兩者的優(yōu)勢類目也相似,都是集中在服裝領域。從兩者的發(fā)跡史來看,都是通過幫商家清庫存成長起來的。盡管兩者的定位都聲稱要做品牌限時特惠,旨在擺脫低價清庫存的消費認知,但在嚴重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清理庫存和尾貨仍然會是合作商家最大的動力。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
一、盈利模式不同。聚劃算只是做平臺,運營需要商家自己承擔,自己只靠販賣流量賺錢,收取的是平臺使用費(坑位費)。而唯品會是代銷式,商家只需要提供貨源,唯品會負責商品上架運營發(fā)貨等所有環(huán)節(jié),通過此舉來獲得品牌商直接授權甚至網絡獨家授權形成競爭壁壘,好處是可以控制利潤,但需要承擔倉儲及繁重的運營成本。
二、對品牌商的約束能力不同。目前唯品會大部分商品都有品牌商直接授權,有超過600家品牌的網絡獨家銷售權,可以形成價格壟斷。而聚劃算對于商家的約束能力遠不如唯品會,根據王立成的說法,在過去聚劃算的活動中有30%的賣家違反了低價承諾。
三、用戶層次不同。唯品會在二三四線城市白領中占有較高市場份額,而聚劃算用戶群主要以一二線城市老淘寶用戶群為主,都是從原來的淘寶屌絲成長起來的。此外,線下品牌更傾向于唯品會,聚劃算上目前更多的則是淘品牌。至于兩者誰跑得更遠,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