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2014(第六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召開,在第一場主題論壇《中國制造的力量與底氣》中,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和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董明珠公開表示,針對外界指責格力是“血汗工廠”的說法,她將訴諸法律。
以下是董明珠與周其仁的演講實錄:
董明珠:今天講的題目叫做中國制造的力量與底氣。具體什么是力量,什么底氣?
大家知道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時代,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詞匯叫做“互聯(lián)網思想”。但是我現(xiàn)在也沒太搞懂互聯(lián)網思想是什么,我認為互聯(lián)網是一個工具,因為如果中國沒有了制造業(yè),實體經濟都沒有了的話,互聯(lián)網就沒有了依附的載體。所以我想今天圍繞這個主題來談。我肯定是來自于基層,所以講講基層的感受。
中國制造的底氣在哪里?最近大家也會關注到有人講講格力是一個血汗工廠。我的員工很生氣,在網上罵,罵那些人說瞎話。
有一個中層干部,被我免掉了以后離開了格力,他到網上去罵(那些說格力是血汗工廠的人),我的同事看了以后發(fā)給我,我看完后很感動。一個被你免掉職務、離開格力的人,居然還能夠對格力這么有感情,而且發(fā)自內心的宣揚格力是中國最好的企業(yè)。我當時真的從內心認為,這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制度建設(的決心)。
一個好企業(yè),(不可能)沒有制度,因人而設,因人而異,或者是有權力的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無法無天。(如果都是)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國不可能有好的制造業(yè)。
格 力一直在堅持走自己的路,要堅持按國際化的標準,做一個讓全世界企業(yè)都仰慕的企業(yè),這是我們的目標。那怎么樣才能夠實現(xiàn)?我覺得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基礎,然后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成為一個企業(yè)的標桿,你所有的言行都是員工所學習的榜樣,或者說員工是以你為目標,你是怎么樣的,我就怎么樣做。所以這(領導干 部)是核心部分,是非常的重要的。
一個企業(yè)的競爭力、底氣,來自于企業(yè)的制度建設。血汗工廠的說法出來以后,我們員工很氣憤。同時我也有很多的社會上的朋友,尤其是媒體,了解格力的人,他們提出來:你要發(fā)表聲明。我就給他一句話,我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癌癥,他說你有癌癥,你就得癌癥了嗎?!
格力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yè),員工是怎么樣熱愛這個企業(yè),格力人心理最清楚。否則不會在網上出現(xiàn)這樣一片罵聲。我們的員工非常生氣,我覺得就是最好的說明。
我們一線員工去年最低工資達到了五萬五以上,今年有望在六萬到六萬五,你認為這是血汗工廠(能做到的)嗎?
當然,我們也有極個別的人違背了企業(yè)的利益,這些破壞了企業(yè)制度的人,那肯定要有制裁。這些人肯定是心里很難受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外邊的一個因素——你企業(yè)是不是考慮做一點廣告?不做?不做正好有這么一個條件,(于是就)大肆的渲染。
我覺得不用為他所動,我也不會發(fā)表聲明,唯一的辦法是要建立一個法治的社會,我們要用法律武器,要用法律起訴他,讓他給我一個交代。我覺得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你沒有必要到上邊跟他去罵,我覺得沒有價值。
當然,如果是真的生了病,有了癌癥,別人即便說你好,你還是死路一條,如果你有癌癥,別人暴露出來你有癌癥了,那也無話可說。所以我想講的話是,一個企業(yè)重要的是內在的力量,才能保證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周其仁:如果有機會,我想去看看格力,《中國企業(yè)家》的老總說,你要去格力就要先認識董總,所以我就到這來了,想認識一下董明珠董事長,看看格力。
大概2002年的時候,中國對美的貿易已經是大量的“出超”,就是我們制造業(yè)出口多,創(chuàng)造了很多順差。在美國就引起了很大的反應,美國國會就組織了一個經濟 調查,在中國搜集了很多數(shù)據回去做了一份報告。那個報告我記得最關鍵的論據是一條,說中國制造業(yè)工人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時64美分。美國是多少呢?美國是 二十一點六幾美元。算下來的話,中國制造業(yè)工人的小時工資是美國制造業(yè)工人的3%,所以那個代表團給美國國會的報告說找到了中國為什么制造業(yè)起來的原因, 就是工人的工資太低。
我不知道和董明珠剛剛講的血汗工廠有沒有關系,你們工人工資這么低,成本低,所以你有競爭力。我覺得這個論據有點問題,因為我們開放之前,中國的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更低。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強大的制造業(yè),也沒有出口,比如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廣州蓋第一個招待外賓的酒店,叫做白天鵝,蓋白天鵝賓館的時候,我們的廚師是從香港請過來的,廚師的薪水加上大陸的補貼,是我們中方員工工資的130倍。80 年代的時候中國沒有多少制造業(yè)出